NEWS最新消息

2011/03/11 兩岸技術合作與交易研討會-電子報

2011/03/11 兩岸技術合作與交易研討會-電子報

文/周珮祺 (政大智財所99級)

 

「兩岸技術合作與交易研討會:後ECFA時代的契機」於3月11日在新興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由政大商學院、科管所以及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兩岸進入後ECFA時代,除了實體有形資產的經濟流通外,無形資產的交易與流通更是未來重要的市場與商機所在。本次研討會除廣邀台灣專家學者,特別邀請對岸大陸之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管理高層來台參與會談,讓兩岸雙方有更直接深入的互動與交流。

 

研討會一開始由政大名譽教授劉江彬 (現為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蔡敏勇、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執行秘書陳炳煇以及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共同致詞,為大家揭開序幕。接著由蔡敏勇總裁進行專題演講,分享上海技術產權交易商業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實務經驗強調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的重要功能,並論及如何促使交易市場更健全、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蔡總裁表示,去年上海聯合產權交易總金額接近2,400億人民幣,成長率以二位數快速增長中,顯示上海產權交易之活躍與熱絡。

 

此外,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陳桂恒教授於「無形資產評估與融資」專題中,點出專利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其商業化與商品化之能力,上過戰場、能賺錢的專利才有價值。世博集團資深顧問張淑貞則與大家共同探討智慧財產的評價概念與方式,對於智慧財產的價值鏈做了深入的介紹,她認為若僅以會計的公式與方法是無法完整體現專利的品質與價值,因其未考量市場機制,專利的佈局必須由市場端的需求開始思考,而不是從技術端作為起始;上海民富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暨合夥人丁學文則是對於台灣面對大中國區的產業應有的戰略、以及大中國區產業新思維做了深入的闡述;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助理楊鈞則是對於專利的評估與融資進行探討,並分享了中國大陸的相關經驗。

 

下午的演講由新興地區智慧財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文祥開始,以兩岸專利技術媒合為例,來談台灣無形資產交易的現況與願景,談到台灣的專利權人技術產業化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都是缺乏自行流通運用專利的能量所致,因此希望能夠透過建立完善的無形資產交易平台來活絡市場,促進技術的交換,尤其現在後ECFA時代,更應該把握良好時機互相交流;接著由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經理金愛珠為大家介紹兩岸無形資產交易平台之建立,談到無形資產交易服務平台的重要性以及運作模式;工研院技轉中心主任王本耀針對工研院所建立的「台灣技術交易市場 (TWTM)」做了詳盡的介紹。

 

最後,由蔡敏勇總裁、劉江彬教授以及國際技術授權主管總會中華分會理事長暨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助理楊鈞、新興地區智慧財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盧文祥、摩根路易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振倫、證券櫃台買賣中心副總經理寧國輝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主任康復明等人共同進行圓桌論壇。劉江彬教授指出,台灣確實有專利產業化的實力,只是我們的智慧財產保護仍停留在二流的階段,更遑論落實智財產業化。台灣必須要將創新研發、專利與產業等價值鏈串連起來,研發創新必須以市場需求為重,而不是拼命且漫無目的的生產專利,此外值得探討的是台灣相關的法令不夠鬆綁、不合時令,而中國大陸則是給予很大的彈性,這點是台灣必須檢討改進的,期望未來台灣能建構出良好的智財交易市場機制,讓市場不再靜悄悄,而是更流通、更活絡。

 

本次研討會除了上述參與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尚有台新投信董事長陳瓊讚、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評價部經理陳淑珍、宇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業整合副總陳琬平、財團法人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賴士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辦公室主任朱建國。研討會在來自兩岸雙方的專家的支持與熱烈的討論下,圓滿結束。

 

劉江彬教授為大家拉開研討會的序幕

 

 

 

來自兩岸雙方的專家參與論壇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蔡敏勇先生分享交易所實際經驗

 

 

 

研討會座無虛席,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