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最新消息

董事長專欄-反壟斷問題的省思

反壟斷問題的省思

                                                          

                                                          磐安智慧財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劉江彬

                                                                                                         何曜任整理 

 

磐安基金會與政大商學院、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於最近共同主辦技術交易與反壟斷國際研討會,實際參加人數有400多名,參與人數與素質,都遠超出本人之預期。我們所邀請的講者包括日本、韓國、德國、大陸等這方面的頂尖專家學者,但由參加人員的踴躍參與,可看出反壟斷問題確實已經引起各界關注。已往研究智慧財產的專家學者對於反壟斷法(公平交易法)向來不太重視,一方面此種法律比較新,從智慧財產的六大法律領域之中,其屬於比較後起者,而且其所規範之問題一般認為不如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法律明確及重要。然而,最近幾年情勢大變,美國早期針對他們本國的超級大公司展開調查,強迫這些公司分成幾個公司,其中最著名的包括ATT等等,Microsoft也曾經受到聯邦及州的政府有關反壟斷問題的追訴,最近,除了美國以外,歐盟對亞洲國家也紛紛開始執行反壟斷追訴,台灣有些廠商,尤其是面版業。許多高階主管都因而在美國服刑,也因為如此,反壟斷法最近幾年特別受到國內業界重視。

 

在本次研討會中,各國專家學者紛紛對反壟斷的問題提出評析,其中特別是美國反壟斷法也引起很大的討論,有關聯合訂價、專利聯盟、技術標準、強制授權與專利權濫用等議題都引起廣泛的討論,正反意見兼備,有贊成者,亦有持反對意見者。從專家學者的討論中可以發現,美國的反壟斷法,有其歷史演進的過程,但是也充分利用人性的弱點,獎勵自首獎勵告密,對於自首先後還訂定不一樣程度的處罰,使得高科技公司彼此之間的會議動輒得咎,專家學者指出,有時企業主管雖然沒有開口表示意見,但是只要有肢體語言,都有可能違反反壟斷法之規定。許多與會者都相當的不以為然,認為反壟斷法中之規定並不盡然公平,這是大國欺負小國,開發國家欺負開發中國家的手法。

 

我們必須體認,國際上有一些規範,我們並不完全同意,但是除非從事國際的經貿活動,不輸出產品,否則國際上的規範,我國企業必須遵守。這些規範的內容有時確實超出一般想像,也因為如此,尋求如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之協助是必要的,本人常常提出台灣高科技公司需要加強對法律議題的重視,特別是智慧財產專業的人才培育,而且對專業知識必須給予充分的尊重,我們常常看到,許多已經有相當規模的高科技公司,法務單位規模既小,法務長的職位亦不高,遇到困難的案件,為了省錢,就往往希望尋找一些規模小但不一定熟悉專業法律,且價格便宜的事務所來處理問題,此種作法可能有待商榷。

 

時至今日,反壟斷法已經是亞洲國家高科技公司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必須積極面對,在事先就預備一套防範的機制,包括反壟斷法法律遵守規範;一有爭議,也應該由固定,而且熟悉這一方面法律專業的律師事務所處理,我國企業必須把這種開銷視為日常營業必須之支出,否則一旦等到發生問題再尋求協助,所需支出的費用往往多出數倍,甚至因為高階人員必須在境外受刑,而造成營運困難,以及股價下跌等不可回復之損失。